close
烏腳病,從來沒具体想過,就僅只片面從課本得來,可以考一百分的印象:飲用含砷的地下水所引起的病變,患者腳部變黑,這就是一直以來在腦裏的一個名詞---烏腳病!看了公視紀錄觀點紀錄片烏腳病之後,這病才變得有血有肉有淚地具体起來,原來烏腳病這麼可怕!

無機砷進入人體後,大多會在肝臟中轉化成單甲基砷酸,再轉變成雙甲基砷酸,然後經由尿液排出。單甲基砷酸轉換成雙甲基砷酸時,會產生很高的氧化壓力。這種氧化壓力會造成DNA突變或基因不穩定,因而產生癌症或血管病變。

所謂的烏乃是如炭一般的黑,腳會變得這麼黑!那是四肢末梢血管栓塞萎縮,尤其以腳部最為嚴重,皮膚變黑,逐漸木乃伊化,先是長膿,腐臭,糜爛的血肉裏生蛆嗜骨,那可謂是萬頭鑽動,萬箭穿心般的椎心之痛,而後像是炭化變黑變乾,一掰就脆裂。通常生膿之時就要截肢了,那時的醫療技術除了截肢之外還是截肢,不然會敗血而亡。截下的肢体泡在福馬林中,大人的、小孩的,黑的、爛的,都讓台大醫科學生拿回去研究。截肢後,沒有義肢可裝,不拄枴杖,不爬,就只好拿兩張矮竹椅,輪流挪動,臀部再一一坐上,藉以前進。

在片中,看到一對老夫老妻相擁扶持治烏腳,已是長膿潰爛了,老夫抓著妻子的腳,讓醫生除膿血,回頭對妻子說:『不要看,妳看了會怕!』,妻子痛得埋首於先生的背側,看是眼淚擠了出來,疼!不欲生吧。

患者不能躺著睡,腳會痛,只能倚背靠牆打盹,有時還把頭給撞破,睡眠品質很糟。截肢後再病發再截,痛苦自殺者也有。

那時4、50年代,多發在在西南沿海地區如台南、嘉義等,當時王金河醫師在教會,芥菜種會烏腳療養院,收容治療病患,病患沒有謀生能力又痛苦難當,成為家庭負擔,有些還會被遺棄,因此王醫師不只要負起治療重任,同時要教導患者編織令藺草販賣謀生,另外甚至要替不幸死亡的人釘製棺材…。簡直是活菩薩。看得我眼眶泛淚,乾眼不再!

後來蔣經國指示成立北門烏腳防治中心,又興建曾文、烏山頭水庫,使得自來水供應普及,才改善狀況。

但是,烏腳病二、三十年內不會消失,仍需防治,且要後繼有人執行救治工作。

良好的水資源要珍惜愛護,政府的醫療網要積極健全,並有仁心仁術者的積極加入!民眾要自覺,警醒!

可以在科學人雜誌 看到更多關於烏腳病的報導!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llewen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