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黃帝時,大容作雲門,大卷……」 《呂氏春秋》

根據古籍,「雲門」是中國最古老的舞蹈,相傳存在於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,舞容舞步均已失傳,只留下這個美麗的舞名。
一九七三年春天,林懷民以「雲門」作為舞團的名稱。這是台灣第一個職業舞團,也是所有華語社會的第一個當代舞團。
---節錄自雲門舞集 網站!

音樂注意音樂!

:《台灣人物誌-林懷民》12月25日晚上9點全亞洲首播!
12/25 晚間9點亞洲首播
12/26 凌晨1點, 早上7點, 下午3點重播
2006/1/7 晚間8點重播

昨晚,看了,之後,閉嘴。

以下是我的剪貼,可在雲門的網站上看到完整的資訊,請按圖連結:

編舞方程式裡的音樂與舞台
那麼音樂呢?要等到整齣舞編好之後,才開始嗎?
氣勢磅礡的「行草」,是瞿小松早在首演一年前就開始為舞蹈創作的音樂,完成後卻在林懷民的建議下,重新改寫。「行草 貳」用的音樂,則是林懷民在舞編完後,用直覺從前衛音樂大師約翰‧凱吉(John Cage)的CD中選出音樂,一段一段兜起來。「狂草」呢?「到現在音樂在哪兒還不知道。」

不過林懷民透露說,兩年沒放假的他,五月去了趟泰國。他在清邁,聽到一種非常美麗細緻的蟬聲,「嗯…就這樣走著,」林懷民輕輕地哼。而知名音響專家沈聖德,錄了被海浪拍打滾動的石頭,那是「ke-la-ke-la-ke-la-ke-la-的聲音」,另外還有數百隻牛的牛鈴發出了「kin-lin-kon-lon- kin-lin-kon-lon的,由遠而近,」這些,都給了林懷民一些想法。他說,「也許等到舞編完以後,全部使用自然的音樂。但音樂有很多可能性,舞蹈不是在表現音樂,而是要找到可以跟舞蹈產生互補的音樂。我的理論是,只要觀眾開始聽到音樂,不是感覺到音樂,這個舞,是失敗的。」

音樂既已有了眉目,舞台背景應該也有想法了吧!
「墨水在宣紙上的暈散,非常非常有趣,我就喜歡這樣的東西!」林懷民想從舞台上方拉下長長的紙,讓墨水由上往下滴來,慢慢暈開--在舞蹈進行的時候。但試驗時卻發現,書寫用的紙平順光滑,墨滴既沒有蜿蜒,也不會渲染,就這樣直直落下,整個舞台活像個「黑濛濛的叢林」般。

為了實現心中的構想,林懷民找上埔里中日特種製紙廠,他們耗費八個月才研發完成的特殊紙,命名為「雲門舞紙」,只為「狂草」所用。但這還不夠,因為即使紙張變粗,墨水依然流得太快。林懷民又找上工研院化工所,請他們研發走不動、黏性高的墨汁。然後,呈現也是另一個急待解決的,是隨機與表現的問題。「每張圖案(pattern)可以不同,但屬性必須一樣。並且,還必須考慮它何時該與字相呼應,何時要和流動的感覺相呼應?什麼時候不讓人家看見,什麼時候又停下來讓大家看到?」
---本文摘錄自《故宮文物月刊》第二十三卷第八期

聽聽林懷民怎麼說,請按圖連結: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llewen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